创建时间:2017-11-08 浏览数:1338
上周日,我去了博物馆,在那些闪耀着历史光芒的文物中,我又一次看到了它,它就是明朝人赵秉忠的《状元卷》。
赵秉忠(1574-1626),字季卿,明朝青州府益都县(今山东青州市)人,出身官宦之家,父亲赵僖官至礼部右侍郎。明万历二十六年(1598)赵秉忠24岁时高中状元,官至礼部尚书。这张状元卷是赵秉忠1598年根据明朝万历皇帝的殿试题目《问帝王之政与帝王之心》用一天时间答的。这份状元卷是宣纸,长3.3米,宽38厘米,第一部分约长70厘米,是填写考生姓名、籍贯、年龄等,上溯三代的基本情况;中间部分2米多长是正卷,为馆阁体小楷书写,朱笔断读,句末画有红圈,是典型的八股文。正文之前有万历皇帝的顶天朱批6个大字:“第一甲第一名”。最后面的一部分约长55厘米,列有9位读卷官的职务、姓名。9位读卷官中有3位是吏部、户部、邢部尚书,均从六部九卿中选派出来。状元卷2460个字,写得极其端正漂亮。
1983年春,山东青州郑母村的赵焕彬,向青州博物馆献出了他家珍藏400多年、其祖先-----明代万历年间的状元赵秉忠的殿试卷,俗称状元卷,经专家鉴定,确认为海内外孤本,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。
状元卷是珍贵文物,更是封建王朝时期科举制度的产物,那么科举制度是怎么一回事呢?
中国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基本制度。他渊源于汉朝,创始于隋朝,确立于唐朝,完备于宋朝,兴盛于明、清两朝,废除于清朝末年,历经隋、唐、宋、元、明、清。根据史书记载,从隋朝大业元年(605)的进士科算起到光绪三十一年(1905)正式废除,整整绵延存在了1300周年。
状元卷出自明朝,也是科举制的兴盛时期,那么就来看一下明代的科举制度吧。在明代,正式科举考试分为乡试、会试、殿试三级。哇!好麻烦,就像我们现在从初中到高中到大学一样按部就班地考。首先要乡试: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(包括京城)举行的一次考试,在秋八月举行。主考官由皇帝委派。考后发布正、副榜,正榜所取的叫举人,第一名叫解(jie)元。 其次要会试: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,在春季举行,。考试由礼部主持,皇帝任命正、副总裁,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,录取三百名为贡士,第一名叫会元。 最后要殿试:这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,皇帝在殿廷上,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,以定甲第。实际上皇帝有时委派大臣主管殿试,并不亲自策问。录取分为三甲:一甲三名,赐“进士及第”的称号,第一名称为“状元(鼎元)”,第二名称为“榜眼”,第三名称“探花”;二甲若干名,赐“进士出身”的称号;三甲若干名,赐“同进士出身”的称号。一、二、三甲统称进士。
看到这里,我们大体上了解了状元卷的来历,了解了科举制的一些知识,感觉古代科举考试好难啊,录取机会也很少。历史发展到现在,科举制已经不复存在,相比之下,生活在现代社会中我们是多么幸福啊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