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家好,我是少年商学院创始人张华。

过去几年,有彼此不相关联的一个人、一本书和一家机构对我的影响蛮大的。

一个人是耶鲁前校长理查得·雷文,他说“如果我们把学生仅仅训练成一个所谓的在某领域的专才,我们的教育就失败了”。

一本书是《哈佛通识教育红皮书》,这本由哈佛委员会著写的小书,是哈佛的精髓,是教育的终极目标——培养一个完整的人之操作手册。

一家机构则是美国IDEO公司,这家全球著名的设计咨询公司提出的“T型人才”的说法,是五年前影响我将少年商学院培养人才目标定为“T型少年”的原点。

这个人、这本书和这家公司涉及的共同的关键词便是“通识教育” (General Education)。真正的通识教育绝不等同于“开拓学生视野的知识普及性课程”,而是让学生了解世界,拥有应对复杂生活和解决复杂问题的本领,实现自我价值之信心的一套“成长方案”。

少年商学院是一所少年大学,一所青少年通识教育学校,我们一直在做的事情是——将世界名校里大一学生学习的通识课程,“翻译”成小学生愿意听、听得懂、学得会,并能够学以致用和动手实践的知识与课程。

在上一次我主讲的《重启天赋》公开课里,我提到通识教育是实现青少年指数型成长的绝佳路径。也提到欧美的通识教育,正在向中小学阶段延展,而且进入了2.0时代。

在不少家长朋友的要求下,我答应开设《重启天赋》公开课的下篇——为众高知家长朋友们,详解《哈佛通识教育红皮书》。这不是读书会,我也不是领读者,而是我们从这本书开始,共同探讨一个命题:如何回到教育的本质,帮助孩子发现他真正的兴趣,给其种下一颗种子,如何获得认知世界的新思维,知道自己从小热爱什么,目标是什么,且永远具有内驱力?

公开课大纲

1、 以哈佛为例,从课程体系、课程内容、培养目标与培养方式等角度,来详解通识教育。

2、 为什么全球中小学开始流行开设通识教育课,案例详解,以及我们如何为孩子规划新的学习路径,洞悉新的学习方法。

3、 在孩子通识课程学习,找到真正兴趣并树立目标的路上,家长应当扮演怎样的角色?

附:《哈佛通识教育红皮书》书摘:

1、 独立思考能力、交流能力、辨别各种价值观并作出恰当判断的能力,是所有年轻人都需要的;

2、 哈佛委员会建议:在学生学位所要求的16门课程中,有6门应属于通识教育类。其中至少有一门人文学科,一门社会科学,一门自然科学。

3、 有些学院错误的做法是,将某一时间段用于通识教育,另一时间段用于非通识教育。

4、 哈佛委员会重点提及人文学科里的通识课:文学,哲学。美术,“我们认为美术技能方面的训练不属于通识教育,但是以愉快和满足感为目的的创作能力应当被重视” 

5、 哈佛委会员特别建议:新增一门社会科学的通识课程——人际关系。

……

大家好,我是张华,少年商学院的创始人。非常高兴,上次和大家分享《Retalent 重启天赋》公开课,今天在这里分享下篇,围绕《哈佛通识教育红皮书》这本书,和大家一起,探讨一个命题:如何培养孩子,成为未来的T型人才?

因为在这里不少是少商的老朋友。但是也有不少是新朋友。所以,请允许我做一个简单的介绍。少年商学院是什么?

少年商学院是一所少年大学,我们把世界名校里大一的通识课程,开发为中国中小学生愿意听、听得懂、学得会,同时迫不及待希望动手实践的知识和课程。我们的使命是让世界成为孩子的课堂,帮助他们找到真正的兴趣和目标,培养面向未来的核心竞争力。

今天我的分享,分为三部分。

第一部分是结合2018秋季学期,哈佛要开设的新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,来看哈佛通识教育的本质,和学习方法。

第二部分呢,是分享我们的孩子从小接受通识教育的必要性,和常见的误区。

第三部分,是我给大家的几个小建议,希望能够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。

在哈佛图书馆前的沉思与顿悟

先给大家看这张图片,这是哈佛大学的图书馆,5年前的时候,因为遇到职业瓶颈,加上做了8年记者后,不规律的生活作息给身体带来一些问题,我就休了个不长不短的假,在美国呆了一段时间。从美西到美东,见了不少人,收获很大,因为想申请哈佛一个奖学金,所以拜访了几位哈佛的教授。

有一位教授听了我的经历,和一些困惑后,给了我一些中肯的建议,然后送了我一本书,就是这本《哈佛通识教育红皮书》的英文版。我翻开书,当我看到序言里说到,哈佛通识教育的目的是培养“全人”(Whole  Man),而全人等于好人(good man)+正直的公民(Good Citizen)再加,有用之人(Useful  Man)的时候,我愣住了。

为什么呢?因为一直以来,我理解的“有用”useful,是指掌握了特定的技能。而在哈佛通识教育体系里,第一原则是,视野开阔,多读无用之书。当然,这个无用是带引号的。

或者说,有用是首先建立在更广泛、更全面教育基础之上的。而我小时候呢,是在应试教育体制下长大的, 后来之后,虽然在中国最好的新闻媒体集团工作,也算做出了一点小成绩,但我却正在落伍,因为未来需要的是头脑清晰、兴趣丰富的通才,而不是专才。

那天我走出哈佛图书馆,在这座世界上最大,也是美国最古老的图书馆门口,发呆发了一个多小时。已经是下午2点多了,朋友打电话问我吃饭没,我才愣过神来。

但是那一天是我生命中的很重要的时刻之一,因为那位教授,还有那本红皮书,解开了我的心结。也让我对通识教育产生了深厚的兴趣,那就是,哪怕为了我自己的孩子,有没有可能创办一所青少年通识教育学校?

哈佛通识教育

在于培养能面向未来的“T型人才”

哈佛通识教育的理念,和美国著名IDEO公司提出的“T型人才”的概念,是不谋而合的。都是为了培养通才,培养一个面对未来社会的复杂挑战,有解决问题能力的人。就像大家看《火星救援》这部电影,呆萌要不是一个通才,早就死在外太空了,对吧。

哈佛提出的whole man,其实就等于T型人才。而现在这个世界上的有用之人当中,有三种人,I man,  T man,和 Xmen。

I men就是当时遇到职业瓶颈的我,而X men不是外星人,而是从字面理解,是兴趣还算丰富,但是都研究不够深,甚至浅尝辄止的人。只有T man,才是面向未来的正确成长姿势。

接下来我们回到《哈佛通识教育红皮书》,来看看哈佛现行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。包括了8个品类的课程,每个品类的课程,又包括几十门课程。这是2009年哈佛通识教育委员会,进行的最近一次,颠覆性改革后形成的方案。

而哈佛通识教育的起源是1945年。我常开玩笑说,当年美国人投了三颗原子弹,两颗投到了日本,一颗投到了自己国土了,这颗原子弹就叫做通识教育计划。直到现在《哈佛通识教育红皮书》,都是影响美国教育进程的十大著作之一。

我们再来看这张图,这张是2018年秋季学期,也就是下个学年,哈佛将要开始实行的全新的,通识教育课程体系。

和上一个版本相比,通识教育8大品类的课程,变成了4+3+1,四门通识教育必修课,3门分布必修课,和1门实证与推理课程。这四门必修课是,美学、文化与阐释;历史、社会与个人;社会科学与技术;伦理与公民。

很多人可能会误以为通识课和核心课程相比,从字面意思理解,通识课就是选修课。其实不然,在哈佛,从某种意义上,通识课才是强制性的,才是必须的。而2018年这次改革,通识课的地位更高了。

哈佛2018版通识课四大特点

1、越少的课程意味着越大的自由与深度

很多人把通识课程理解为普及性的知识,觉得和专业课程相比,是非常浅显的。这其实是大错特错了。通识教育,其实既广又深。因为通识的目的是深入事物的本质,而不是掌握某种技能。

哈佛耶鲁大一大二不选专业,通识课才是核心,而通识课程学得好的学生,后来在各个领域都成为顶尖高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,通识教育是在把学生的最大潜能,一步一步激发出来。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的本质区别,首先在于方法上而非内容上。

2、更加重视跨学科学习

跨学科是什么意思,上一次我在《重启天赋》公开课上举过一个例子,就是美国中小学课堂,老师拿一枚硬币,引导学生分别从图案艺术、货币铸造、金融、材料科学、美国历史等角度来做头脑风暴。

跨学科是一种思维方式,而不是不同学科资料和内容的堆砌。哈佛最早的跨学科合作案例是,一门叫做《理解达尔文进化论》的课,是由两个不同风格、不同学科的教授讲的。但现在,跨学科上课,基本上都是一个老师搞定。

3、讨论课的地位更加突出

讨论与演讲表达课,是通识课的第二个模块。即使大家知道哈佛耶鲁这些常青藤大学,课堂上气氛是非常活跃的,可以随时打断老师,也有讨论环节。

但通识课程,却在正式课程后,还有专门的讨论课。而且更有意思的是,通识课你可以请假或缺课,但是讨论课大家基本不请假不缺课,原因很简单,正式课那些讲座,你可以找同学要笔记,但是你错过了讨论课,就错过了讨论本身。

4、加大了基于项目制的实践活动的比例

实践活动一般放在周五。以前的时候,实践活动多是理工科的项目多,最近几年,人文课通识课的实践活动也多了起来,譬如大家实地研究贫困人口的成因等等。

 讲了哈佛通识课的这些特点。对收听分享的一些少年商学院的老朋友来说,至少在形式上,一定会觉得并不陌生。因为少年商学院素质实践直播课,也是基于跨学科 、项目制学习,线上线下结合,第一part是直播课,现在少商是四大学院,通识课程多达60多门,第二part是线下实践,解决问题,譬如同学们不同维度研究雾霾成因,以及调研和解决共享单车造成的一些社会问题等。

从下学期开始,我们将从广州成都开始,每月增加线下面对面的讨论和演讲课。

孩子从小接受通识教育的必要性

在欧美,现在中学生甚至小学生,学习通识课,成为一种流行和趋势。中国的一些特色中小学里,也有类似开一些譬如哲学和经济学课的。那么,为什么要从小接受通识教育,哪怕是耳濡目染,或者是一些短期项目,也非常有必要呢?我这里列举了三个必要性。

第一个必要性,凡事略懂一点,生活更好一点。

没错,这是一种生活的乐趣。现在的孩子特别是好学校里的孩子,视野非常开阔,接受新事物,新信息的能力非常强。你不拓展知识面,可能会很难融到集体当中。

所以从这个维度来说,通识教育的作用之一,就是教会你如何和人聊天,如何被人接纳,而不是招人烦的一种本领,或者说一种思维方式。

第二个必要性,从T型少年到T型人才,应对未来复杂世界的挑战。

就是我们一开始讲到的,真正有远见的教育,不会把孩子培养成为专才,而是培养成为T型人才。五年前我在哈佛的顿悟,使我后来回来创办少年商学院,从第一天,就把少商的目标定为培养T型少年。我总结的T型少年的三大特点是这样的,大家可以看一下。即有知识广度,又有学习深度;既能跨学科思考,又能解决问题;既开放协作,又善于自我突破。

第三个必要性,面对升学,通识教育也正成为核心竞争力。

哈佛耶鲁招的学生知识面一定要广,这是众所周知的。现在美国中学实行的A new Model,学生能力评测工具,针对学生的8大能力,与T型少年的框架不谋而合。同样,孩子现在国内,现在小升初,中考,好学校面试的时候,要求的知识面也越来越宽,更不用说2020年要全面实行新高考,综合素质评估被纳入考核。这其实是全球通识教育2.0时代的一个必然。

给孩子通识教育过程中的两大误区

重视通识教育和素质教育是件好事,但接下来我们来聊的是,我注意到的,不少家长朋友可能会在这条路上陷入两个误区。

第一个误区,就是把通识教育单纯理解为广泛兴趣,而给孩子报太多兴趣班。正确的作法,一是控制数量。二是帮孩子寻找内在驱动力。

如果找不到孩子的内在驱动力,无论是学习,还是看起来孩子也坚持了很久的,所谓兴趣班,某一天也会突然放弃。原因就在于,让孩子对一项运动或音乐器材或技能感兴趣的,未必是这些东西本身。而可能是因为他读了一本心理学的书后对一件事的好奇心。或者是参加了一项实践活动,对一个人群的同理心等等。帮孩子找到内驱力,激发孩子主动支配而不是被动接受自己人生的潜能,是少年商学院极为重视的一件事。

第二个误区,是过度注重孩子技能的提升,而忽视了对美的感受力。

“要成为一个伟大或优秀的艺术家,除了技巧训练外,他还需要对生活有着相当宽广和体验和理解。剥夺孩子的通识教育,就等于减少他在艺术方面成长机会。”

——《哈佛通识教育红皮书》

哈佛通识教育红皮书上说,让孩子尽早并且尽可能多种式地接受艺术课,是值得提倡的,比如说音乐、舞蹈。绘画、建筑,素描等等,但红皮书同时说,如果有天分的孩子早早送到艺术学校,这种做法令我们感到痛心”。因为多数艺术学校或兴趣班注重的是技巧训练,技能提升,而非艺术鉴赏之类。

带孩子多去听音乐会,融入音乐,感知音乐,是非常重要的。我们与德国海得堡大学的赵洲博士合作《给孩子的音乐艺术鉴赏课》的时候,半年筹备期,我们反复提醒自己的就是要遵守一个原则,那就是“感知艺术比艺术技巧更美妙”。

另一方面,大家都看过《天才女孩》这部电影吧,说的就是一个天才女孩被发现有数学天赋后,他的舅舅坚持让她做回一个普通人的故事,因为,对生活的宽广体验和理解,也是通识教育里必不可少的。

培养孩子成为T型人才的四个建议

我们培养孩子成为T型人才,未来要重点关注的五个方向。一是开阔视野,二是多元思维,三是思辨精神,四是同理心与沟通能力,五是解决问题的能力。

第一个建议,就是告诉孩子,年少就该读杂书

床头常备经典书。文学、历史、哲学、音乐、建筑、美术、经济学、社会学、人类学、心理学、物理学、生物学、科学史、科学哲学等各种题材的书,都要多翻多看。不要等到孩子能完全读懂一本书,才买给他看,孩子的领悟能力超过想象,而且读书本来就不需要全部读完读懂。

少年商学院每个学期都为孩子们开设阅读思辨课,孩子们的的阅读社团叫做百万阅读俱乐部,课程教阅读与思辨方法,以及案例。课下动手实践,读书,做读书报告,再读书,每年至少读100万字。名著经典要重视,这里的经典也包括当代的一些经典著作。有一次少年商学院一个10岁的学员,写了一份三体的读书报告和自己的思考,真的非常惊艳。

第二个建议,就是重视孩子的实践

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,只有成年人的读书报告才是陷入书里,而孩子们的读书报告,大都是跳出思维的框框的。大家看看这几份作品,是少年商学院的学员,在青少年哲学思维课后,对于生死话题的思考。这已经与哪本书无关了对吧。

读书报告是创新实践的一种。大家看到的这几份作品,分别是关于经济学、历史、设计思维等不同项目制的通识课后,少年商学院学员的实践作品。哈佛通识教育红皮书,特别提及阅读的重要性,而2018最新一轮通识课程计划,增加实践活动的比例,也再一次提醒大家,阅读,和孩子吸收知识,有了idea后的动手,非常非常重要。

第三个建议,是重视孩子演讲素养的提升

现在的孩子,在学校和成长过程中,见天地、见众生、见自己,公共表达成为家常便饭,演讲力非常重要。但同样要提醒的是,不要又陷于技能的训练。而是要从孩子认识自己和感知世界的基础上,找到表达的内在驱动力,和要讲的故事的内核。这也是少年商学院《青少年TED式演讲》课的内核。

第四个建议,就是给孩子留白时间

2012年我去丹麦拜访乐高集团高层的时候,我心里想,乐高的设计师一定非常牛,而且应该每天都忙着,各种模型的N多可能性的测试吧。

结果给我印象深刻的是,乐高集团有个white house,这可不是白宫,而是四周全白的空房子,让设计师和工程师们,每天、每周都有完全放空、留白的时间。

这一点给我触动挺大的,现在咱们的孩子蛮辛苦的,时间大都被安排地特别满。而聪明家长和普通家长的区别,就在于做减少,给孩子多一点留白时间。

一些熟悉少商的家长知道,少年商学院课程非常注重线下实践,线上直播课后,周末同学们利用零碎时间到社区、书店、机场、商场等地方调研,但是大家看到这几份作品,是有一周的挑战,让同学们思考你周围或你知道的哪个废弃场所,可以改造成为一家特色书店,你准备如何改造。

这其实就是换了种方式,给同学们留白时间。

这张图表是2017年哈佛录取的新生的数据分析图之一,这张图显示,有超过8成的哈佛本科生在中小学期间,曾经担任过领导者的角色。

十年前的哈佛的那场改革, 内部反思的焦点之一是,哈佛的毕业生在各学科成为领军人物的数量增加了,但成为国家领导人的数量少了。

言外之意啊,就是培养专才而不培养通才,限制甚至扼杀了哈佛的竞争力。当时有一个教授写了一封信,叫做《卓越却没有灵魂,论一所伟大的大学如何忘记了教育》,他在文章里说,“哈佛已经不再是一个山巅之城,而堕落成为了一个商标。”

你看,现在,哈佛比任何一个时刻,都更注重通识教育,和学生综合素质以及领导力的培养。我们今天的主题是哈佛的通识教育,而跳出这本书,这件事,我觉得,更值得借鉴的,是哈佛的反思精神。

最后我给大家分享一件关于我的一件小事。哈佛从2009年做颠覆性的通识教育改革,今年是第10个年头,而今年少年商学院成立的第5年。我们也算是取得了一些小成绩。

但上个月有一天,我再一次觉得,如果想要获得更大的突破,在青少年通识教育和少年大学这条路上走得更远,我需要给自己一点留白时间,想明白一些事情。所以当时我说走就走,去了一场沙漠。呆惯了钢筋水泥的城市森林,我想换一个环境,会有不同的生活体验。

但是万万没有意料到的是,我到腾格里沙漠,遇到了极端天气,傍晚的时候,气温骤降二三十度,狂风大作。巨冷无比,借的军大衣到晚上也很难御寒。

然后吃的东西也没了,又和七八个人挤在一个狭小的帐篷里。晚上哪有心思思考人生和未来,就想着,天快亮吧,明天上午沙漠徒步结束,就能回去了。

当天晚上我起来上厕所。一推开帐篷那个很小的小门。一刹那间我惊呆了,我看到了满天繁星,非常非常震撼。那一时刻,我突然想明白 了一件事情,那就是,做一件事情,再艰难,但头顶可能是满天繁星。

第二天一大早,我借了一块面包和一瓶水,草草填了下肚子后。开始十公里徒步,我是第一次走沙漠。很显然,困难超出我的想象,但是我只认准一点,在你越过一个一个沙丘的时候,要抬头看一看,方向是否是对的。

只要方向对,一切就没问题,哪怕后面几公里,因为脚疼,我脱了鞋子继续前进。那天另一件意外的事是,我竟然是第一个到达终点的,比一些有专业装备的人还要快一点。

我说这些。想说的是,面向未来,你和我,我们,给孩子的通识教育,和那些课外辅导班相比,这何尝不是一场沙漠之旅。少年商学院未必会带你和孩子一路狂奔,但假以时日,一定会是第一个带大家走出沙漠,到达终点的。

再一次谢谢大家。我是张华,让世界成为孩子的课堂,希望大家继续支持少年商学院,谢谢。(点击此处即可收听公开课全部音频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