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竞争激烈的全球化时代,孩子要想脱颖而出,全球竞争力必不可少。2017年底,PISA(全称“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”,由世界经合组织统筹的学生能力国际评估项目)发布了一项颠覆性改革——不仅要考学生的阅读素养、数学素养和科学素养,还要考察“全球素养”(Global competence)。
PISA每三年就对80个国家和地区的15岁孩子进行学习能力的测试,每次发布评估报告,不少国家的教育政策都会“大地震”。德国教育部曾因学生阅读分数不好,就大力推行儿童阅读;中国上海学生在2009年、2012年测试中几乎全科第一,直接促使排名相对靠后的英国引进中国数学教材。
但别误会,全球素养可不是让孩子多接触“外国的东西”。真正拥有全球素养的孩子,不仅思维敏捷、外语流利,还能设身处地为人着想、理解多元文化差异;当他看到自己的城市有问题时,能借鉴国际的流行做法,努力改变环境……
那么,具体如何评估和培养“全球素养”?少年商学院今天就与你详细解构这份“未来国际人才培养指南”,不仅是对学校,对所有关注孩子软实力培养和升学及留学规划的家长,都有极高的借鉴意义。
四大维度,四种案例
培养孩子的全球视野与思维
具体来说,全球素养可以分成四个维度:
1、Knowledge:Examine issues of local, global and cultural significance
知识层面:分析本地、世界及跨文化问题
看待全球问题时,能有效地将所学知识与批判性思考相结合起来,并且付诸实践,懂得提出问题、分析数据和论点并解释现象。同时要具备媒体素养,可以分析、甄别和批评媒体的信息,甚至创造新的媒体内容。
比如说,一个女孩在课堂上学习历史后,发现许多发展中国家同龄的女孩在工厂里工作,无法上学,意识到“公平贸易”的问题。
于是,她去查看自己的衣服生产地、浏览了对应品牌商店的网站,读了媒体报道、观看纪录片,了解到不同品牌对待工人的方式,开始购买符合公平贸易原则品牌的衣服,还拍摄了一个视频,建议网友行动起来,抵制剥削工人利益的品牌。
2、Cognitive skills:Understand and appreciate the perspectives and world views of other
认知技能层面:理解他人的立场及世界观
能从多个角度看待全球问题和他人的观点和行为,充分理解其他文化的历史、价值观、沟通方式、信仰和实践,知道这些观点和行为是由多个因素综合影响的。
比如,一个男孩发现同学正在参加宗教斋戒,他很好奇,尝试与同学一起参加这个仪式,通过这次经历,他理解到斋戒的宗教意义,也更懂得尊重他人的宗教信仰……
3、Social skills and attitudes:Engage in open, appropriate and effective interactions across cultures
社会实践技能和态度:以开放、适当、有效的方式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
在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时,能灵活地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,表现出积极的态度,尊重彼此的文化规范、互相理解彼此的观点。
Jo和Ai正与来自另一个国家的学生Mike合作完成学校的项目。他们约好了视频聊天的时间,但Mike却没有准时出现。Jo对此很不满,责怪Mike没有作出合理解释。
但是Ai知道——在某些文化中,沉默只是意识到对方在进攻时的自我保护。因此,Ai礼貌地问Mike不出现的原因。Mike才解释说,自己对会议时间有了误解,因为涉及到夏令时,彼此都没有考虑到这一因素。在Ai努力下,三个孩子才重归于好,继续完成项目。
4、Value:Take action for collective well-being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
价值观层面:为集体的利益及长远发展做贡献
成为影响社会的活跃分子,随时准备应对各种跨文化的问题和矛盾,知道如何在公共事件上发声和采取行动。
比如,一群学生为了减少所在城市的污染,组织了环保运动,安排了减排和节能讲座,还设计了海报,鼓励大家选购节能商品,引入了回收箱项目。
可见,全球素养要求的可不仅仅是视野广阔、心系他人,而是在熟练运用同理心的基础上,去为集体做出贡献、为世界问题给出的有价值的思考。
让孩子找到自己的能力短板
关于培养孩子全球素养,PISA测试题就给了家长很大启发。它的题型巧妙,会考察孩子的多方面能力——比如能否顾及事件中不同人群的感受、能否深入分析某个全球经济或文化问题。
测试题分为两个部分:
1、认知测试,考察孩子解决全球和跨文化问题的背景知识和技能,特别注重运用和创新;
2、调查问卷,了解孩子对全球问题和文化的认识、技能和态度,以及学校和老师都做出了哪些努力。
其中,测试题目分为案例研究和情景假设分析——前者会给你不同的案例和数据,要求孩子在作答时进行对比分析,甚至去质疑来源的合理性。
情境假设题就更难了,不仅要求你有比较广博的知识储备,更要求你有超强的复杂问题解决能力:
例题1:一个球员因为遭受种族歧视的排挤,而选择中途离开最后导致球队输球,试问:你认为该名遭受歧视的球员当初是否应该坚持下去帮助球队赢球,而非选择离开呢?
例题2:一个女孩用盖丘亚语(少年商学院注:南美印第安人的方言)在Youtube上唱了Micheal Jackson的一首歌,收到了200万的点击量,她也是“年轻人,讲盖丘亚语吧!”的组织发起人之一,你觉得,她唱歌是为了证明什么?
再来看看问卷调查:
问题1:你能解释全球范围内影响较大的问题,比如环境问题、经济问题吗?你理解这些复杂的概念吗?
问题2:根据已有的世界性问题展开思考,你持有怎样的观点?
问题3:考察学生孩子对于全球问题的研究习惯和行动力:
这些问题没有绝对的正确答案,因为其目的不是让孩子为考试而考试,做知识的搬运工,而是如PISA创始人所说:“PISA要测试学生能不能在新的情景下进行推断,然后创新,在新的情境下运用所掌握的知识。”
新增全球素养之后,除了创新和运用能力,这两种素养则更加受关注:“能够调解矛盾或者处理紧张局势,知道正确与错误的选择,知道遇到进退维谷的时候应该怎么取舍。其次,就是主动采取行动、敢于负责任,自主地去做事情。”
培养孩子的全球素养
家长需要做这三件事
PISA改革消息一公布,全球素养已成为全球教育圈最热的关键词之一,它不是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,但毫无疑问地,为家长如何培养国际顶尖人才提供了非常明朗的方向。
而当我们回顾近年来国际教育改革消息,也不难发现,类似的能力素养早已被纳入美国名校的考核。
2017年,逾百所美国顶尖私立高中组成的MTC联盟推出了学生评价体系——A New Model,持续追踪、记录、评估学生8大能力,其中一项必不可少的素质,就是“全球视野”(Global Perspective)。(点此查看详情)
前不久,“美国中考”——SSAT也正式宣布,学生考试要做CSS性格测试,其中一项性格是“开放的思想”,要求孩子多角度思考、勇于接受新的事物、接纳不同的观点。(点此查看详情)
“未来,孩子们将生活在一个不确定、不稳定、不清晰的世界当中”,PISA创始人Andreas Schleicher认为:“孩子需要理解不同的想法、观点和价值体系,需要跨越文化和观点的差异,才能与他人建立信任并进行合作。”
那么,家长应该怎么做呢?根据PISA对全球素养的解读,我们归纳为以下三点:
1、鼓励孩子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打交道,打开孩子的视野。
趁着孩子思维还没有固定框架的时候,多带他们出外实践,或鼓励他们运用社交媒体认识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。唯有当他们自己身处异域文化,才会亲身感受到差异,并学会如何与人交往、沟通。
这种跨文化的社交能力与无边界的开阔心胸,放到职场上,正是团队中高效协作的基础。
2、引导孩子走出课堂,在社会中随时随地实践学习。
全球素养不仅要求孩子有开放的心胸,更要有具体的行动。孩子不能被学业占满生活,而是要留出足够的时间与精力,走向群体和走向社区,比如帮小区居民解决一个问题,推动学校优化政策、设计一个小发明,甚至写信给城市管理者……
看似微小的行动,其实都在训练孩子的责任心与执行力。有创意不难,关键是把创意落到实处,在心里埋下一颗改变世界的种子。
3、培养孩子独立思考和敢于质疑的精神。
在全球素养的测试中,出现了不少辨别假新闻、读懂数据的题目。这说明孩子不仅要有理解力,更要有批判性思维——学会提问、学会好奇、学会判断。
不妨通过生活的现象向孩子提问,但不给出答案,让孩子去检索与查证;陪他们看一本书时,也要多转换视角——作者表达的东西是否有道理,你如果支持/反对,理由是什么?你能比他讲得更好吗?
……
从A New Model 到CSS性格测试、再到PISA 的全球素养,都给我们发出一个重要的信号——不是把孩子送进好学校万事大吉,我们要操心的也不仅仅是当下的学业成绩,而是要放眼未来,不仅能成为更好的自己,更要成就他人,影响世界。
少年商学院2019春季学期视频直播课——「全球素养必修课」,及早规划孩子的成长,培养全球素养(点击图片查看详情)